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桌面天气【视频】《二规教言论》讲记第八节课(8)怎样才能了知一个人的贤劣?-文殊光明大圆满

【视频】《二规教言论》讲记第八节课(8)怎样才能了知一个人的贤劣?-文殊光明大圆满


《二规教言论》讲记
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为保证法本的完整性,本文题目为编者所加)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京华网校,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八节课
思考题 
36、请以比喻说明怎样才能了知一个人的贤劣?你以前是如何判断的?
37、愚者和智者每日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差别?
38、名词解释:圆满四德 无义者 失义者
39、在本节课中,作者讲了放逸者的哪些法相?你具备几种?
 
一切高贵终将堕,一切荣华终衰竭,
一切美好终丑陋,有为诸法岂未见?
世间上一切高显的事物,不管是地位上还是建筑上,终有一天必定会堕落倒塌,这是有为法的规律,也是轮回的本性。
大家可能听说过吧,法国著名文豪大仲马笔仙撞碟仙,他一生的作品有1200多部,稿费收入相当可观,共有500万元多,是同时代任何一位作家都望尘莫及的。但晚年的大仲马完全堕落了,他沉醉在醇酒、女人和歌声的温柔乡里,经常有淫荡的女人陪伴着他。但这些女人没有一个真正爱大仲马,只不过是为了他的钱而已,等他的钱财都被骗光后,她们一个个离他而去。所以大仲马的晚年非常困窘,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刘美含图片,要不是他儿子的话,他或许会被饿死。
因此,荣华富贵、财富圆满、名声显赫,皆如过眼浮云,转瞬即逝。一切美好终成丑陋,昔日美如天仙英文版吻别,今日鸡皮鹤发,万法的本性即是如此无常。明白此理之后,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身上发生无常现象,都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应该坦然接受这种规律。
自当反省深思维,设使如今未谨慎,
则己不知自过失,他人劝说亦难知。
我们每个人应当时时反省、再三思维。虽然像我这样的人,一点也不省察自己,还给别人讲大道理,真是非常惭愧。但传承上师的教言说得十分明白,每个凡夫人都有毛病,假如没有一日三省,相续中的过失就会屡屡出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即使有人好心劝你行善,勉励你做有义之事,你也会无动于衷、充耳不闻的。
所以,大家要经常观察自己的举心动念,这样一来,纵然犯了过失也会马上改邪归正。如此才是智者的行为,也是高僧大德们日常行持的一种传统。
相遇种种外境时,自心如犬无主见,
讥笑浅薄之人时,尚自以为得赞颂。
有些人自己没有主见,心常随着外境而转,听到美妙的音乐、看到悦意的色法,心就像芦苇一样飘摇不定。尤其是没有学过教理、也没有长期修行过的人,自己的心犹如小狗一样无有主见。小狗听到别的狗叫,它也跟着狂吠乱叫,同样,这种人是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说,原因在哪儿也不知道。曾有一则寓言道:几个人看见一个可笑的怪物,不禁放声大笑,旁边一个盲人也狂笑不止林慧仪。别人问他为什么笑,他说听到大家在笑,所以自己也跟着笑。这样愚痴的人,在世间上非常非常多。
还有些人本来很愚笨,长相也奇丑无比,别人故意讥笑说:“你非常漂亮,而且辩才无碍、无人能及。”他听到这番挖苦后,不以为耻,反而信以为真,以为别人在赞叹他,不觉洋洋自得起来。这种情况,大家务必要引以为戒。别人的溢美之词,并不代表你真有这种功德,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对于他人的赞叹和诽谤,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而应时时省察己身。
如物过秤知轻重,如是二规衡量时,
以彼所显之成绩,推知众人之贤劣。
货物通过秤量即可知其轻重,一堆棉花看起来特别大,却不如一小块金子重。同样,以二规来衡量众人的功德时,有些人表面上口才不错,说起来头头是道桌面天气,但真正做起事情来,才发现他根本没有真才实学。而有些人最初令人不抱希望,但后来他各方面所显示的成绩,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们附近有个学校,副校长常说校长的过失,并在领导面前夸夸其谈:“要是我当了校长,一定会如何如何……”平时他在网上学了很多新名词,说话似乎很有水平,领导们觉得他心胸开阔、眼光独到,结果就听信他的一面之词,把校长的位置让给了他。没想到,他上任以后,目的不是为了教育事业,而是怀有私心另有所图,最后把学校搞得一塌糊涂。所以有时候选人非常困难。有些人说得很漂亮,有些人装得特别像,只有让他做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他到底有几斤几两,那时贤善恶劣一目了然,如同货物过秤一样。
麦彭仁波切的这个比喻非常好。我们无论选法师还是选管家,以前没有做过事情时,根本看不出他的人品如何,有时候期望过高,后来大失所望;有时候希望不大,但做完事情后,所有的人都暗挑大拇指。每个人的品性不同,有些是智者、有些是愚者,有些是贤人、有些是恶人,只有通过长期的交流和观察,才能判断此人的好坏善劣。
作为佛教徒,若想成为黄金般贤善的人,没有前世福报,恐怕也有一定困难。即便如此仲维维,也不要变成粪便般可恶的人,任何团体中若有了这种人,自他都极为不便。因此,我们的人格应当尽量完善。
有些愚痴浅学者,自其出生至衰亡,冯溪
犹如一日所经历,一生碌碌无作为。
有些智慧浅薄的人,由于没有以正知正念摄持身心,从出生至死亡,犹如一日所经历的一样。他每天虽然忙忙碌碌,无有任何空闲,实际上不管是个人的修行,还是为人类造福,从没有做过有意义的事情,碌碌无为地虚度了一生。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最好是对众生有点利益,如果实在没能力,起码也要发愿修行,为来世做好准备。否则“生时无人知,死时无人问”,一生就像小昆虫一样庸庸碌碌,最多是搞一些破坏,这样活着没有任何实义。
当然,如果搞的破坏非常厉害,像某些恐怖分子一样,那可能在国际上比较出名,但也没必要出这种名!成名不容易音乐涂鸦乐园,但成名也没什么用,毕竟生前的荣誉名声、金牌银奖,死时一样也带不走。只有笃信因果、行持善法,对今生来世才有真实的利益。
有些人整天忙忙碌碌,在一个小圈子里转,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他。霍西的曲恰堪布曾说:“今天从色尔坝来了一位老喇嘛,任何人都不认识他望见青空之丘,肯定是他修行不好,所以不出名。霍西与色尔坝很近,他若有名气,全体僧众早就出去迎接他了,没有来时我们就知道了,但现在看来,这个老糊涂什么成就都没有。”曲恰堪布有时候讲话很有意思,当着人家的面就开始批评他。可能那个老喇嘛也特别伤心,好不容易去听课,结果一来就受到这种待遇。
当然,出不出名并不是很重要,最关键的是为自己和众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然的话就非常遗憾了,这也是放逸所导致的。
博学智者每日间,行持法财欲解脱,
彼等圆满四德故,最终获得大成果。
智者完全与之相反。广闻博学的智者,精通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道理,每天都在行持法、财、欲、解脱四大圆满功德,从来没有间断过。
智者和愚者的差别相当大。有智慧的人,每天将时间和精力用于修行佛法、积累功德。而没有智慧的人,对无聊的琐事永远抱有极大兴趣,对有意义的事情却从不染指。
所谓“圆满四德”,即法、财、欲、解脱四种圆满。法圆满,指修持大乘或小乘佛法;财圆满,指即生中行持有漏善法,积累信心、智慧、持戒等圣者七财;欲圆满,指获得人天福报,或通过禅定得到欲天之善趣果位;解脱圆满,指暂时得到人天福报,究竟获得声缘罗汉、佛菩萨的出世间解脱。由此可见,智者的方向与愚者截然不同。
大家也可以看到,有些法师每天做的事情,从没有为了短暂的今生,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和来世解脱。他们的忙忙碌碌,与愚者有天壤之别绿驹相亲会。智者经常约束自己不放逸,不管是走路、睡觉、做事,提醒自己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他有这种控制力。我们也应该观察自己,平时的行为是为了衣食住行而奋斗,还是为了众生和佛法做点贡献?正确的发心是一种动力,如果没有这个发动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无义抑或失义者,皆从放逸而生故,
智者日日时时中,以不放逸而行事。
世间上有许多无义者和失义者。“无义者”平时所做的事情不但无有意义,反而造作恶业,如偷盗、邪淫,做妓女、做屠夫、做渔夫,以此毁坏了自己的今生来世。这是以放逸导致的,因为没有正知正念、不知取舍,所以变成了无义者。
所谓“失义者”,指业际颠倒的人,本来自己很有良知、很有正见,后来遇到恶知识,与无正知正见的人同流合污,以致毁坏戒律、毁坏闻思,一切善法功德消失殆尽。这种人同样也是放逸所致,因为整天耽著没有意义的事情,最后导致了这种后果。
反过来说,智者时时刻刻观察自己、要求自己,以正知正念摄持自相续,因此不会变成无义者,也不会变成失义者。他的所作所为必定对众生和佛法有利,事业与功德也会蒸蒸日上、与日俱增。其实,不仅仅是佛教徒,世间上的名人、智者、成功者也来源于不放逸,他们的三门也是常以正知正念或智慧来护持。
下面讲了一些放逸者的法相:
聪明智慧未究竟全素妍,聪明邪慧狡猾因,
诡计多端假精灵,此乃放逸之过失。
有些人虽然聪明,但智慧没有达到究竟。比如学了一点因明,但真正的推理没有懂,只知道看别人的过失、说别人的缺点;学了一点中观茧蛹的做法,但真正的空性没有懂,只认为因果、三宝、四谛都不存在。
另有些人的聪明变成狡猾之因。现在有些恐怖分子,依靠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或世间聪明,不但没有转为道用,反而成为损害众生的因、毁坏自他的根本。
还有一部分人看似聪明,譬如有些电脑高手,依靠两只手就能对一切了如指掌,但实际上是整天沉溺在迷乱当中。所以有些发心部门的负责人,应该随时监督下面的道友,尽管我开许部分人使用电脑为三宝做事,但如果没有加以控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如法的现象。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个学校,校长跟我说:“我们这里专门有个监控设施,假如有老师上了不好的网站,或是做了不如法的行为,从监控器上马上就能发现。”出家人的场合中,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但有时候也很难说。因为凡夫人的心很容易改变,一旦出现对境的话,第一次有控制能力,第二次大打折扣,第三次就随波逐流,最后彻底完蛋了,这种现象也非常非常多。所以我希望发心人员千万不要以不如法的行为来毁坏自相续。
说实话,倘若聪明变成邪见之因、堕落之因,那还不如笨一点、老实一点好。从前有个故事:一个水池里有座铁塔,铁塔下面有好多青蛙,青蛙看塔顶尖尖的,就纷纷商量:“今天下雨,太阳不晒,我们爬铁塔好不好?”大家很高兴地同意了。爬到中间时,太阳出来了,它们被晒得奄奄一息,于是开始打退堂鼓,一个个都下去了。下去以后,它们往上一看,竟然发现有只青蛙爬到了塔顶。怎么会这样呢?它们一观察才发现,原来那只青蛙是个聋子,大家一起爬的时候,它也跟着上去了,中间商量返回来时,它没有听到,继续径直往上爬,最后成功地到达了塔顶。
同样,有些人的耳朵、眼睛特别好,手也特别灵,很可能成为毁坏自己的因。而有些人什么都不懂,电脑不会,开车也不会,每天只会念“嗡玛呢巴美吽”,最后却可能提前成就。因此,有时候聪明不如笨一点好!
纵然胸怀宽广者,性情疏懒事不成,
如无利害海底石,此乃放逸之过失。
有些人表面上看来心胸宽广、肚量很大,不容易发脾气,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其实他的性情松散懒惰,对什么都无所谓,让他做一件事情,在耳边说了多少次也不管用。今天供养他一斤黄金,他无所谓;明天诽谤他两句,也无所谓。并不是他修行非常好,已达到无利无害的境界,而是他的人格太差,就像海底石头一样没有感觉,对他怎么样赞叹、怎么样毁谤,完全“亲怨平等”。所以千万不能让这种人做事情,不然他口头上说“可以可以,一点问题都没有”,但问题就出在他的心上面,什么事情都成不了,这就是放逸所导致的过失。
当然,不观察的时候,我们有时也会上当,觉得这种人对得失不斤斤计较,肯定内心境界很高,于是什么事情都交给他,结果他全部推下去。因此彭水生活网,在选择人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这一点。
其实,《二规教言论》的教言非常殊胜,如果学校教育中有的话,对很多人的一生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惜的是,不要说世间,就连很多寺院的法师也不懂,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自己经常非常可怜。
少闻浅学无智者,急躁从事如涌潮,
随心所欲乱身心,此乃放逸之过失。
有些人孤陋寡闻,没有广闻博学的知识,可是做起事来非常急躁,如海潮般一浪接着一浪,刻不容缓,心急得不得了。这也是放逸者的一种法相。
其实,做任何事都有个过程,倘若时间不充裕、前后没有考虑清楚刘秀晶,就理不出什么头绪来,事情反而会弄得一团糟。这些人并不是有计划、有安排,抓紧时间要把事情做完,而是手忙脚乱,急得没有规律。比如说要修大经堂,他天天在旁边催:“快呀快呀,一个月必须把它建起来。”那这有可能成功吗?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首先要慎重考虑前因后果,考虑完了以后,应该有头绪、有次第、有安排地做下去。开头怎么样精进,结尾也应如是精进。有些人刚开头时特别激动,发心得不得了,没过两三天,三分钟的热情就消失了,甚至再过一段时间就偷跑了,这都是不懂二规的表现。假如懂得这一点,既然已经发心了,纵遇生命危险也不能退。而且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什么因缘、需要怎样发心,必须要有筹划安排,这才是智者的行为。
在座不论是出家人、在家人,今后肯定要在社会上做些事情。如果不懂这些规律,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别人看你非常可怜,你自己也会很受挫。以前上师如意宝对这些教言特别重视,所以他老人家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圆满,一切所作都是理性的、有智慧的,一般不会受到谣言诽谤,即使很多人暂时有不同的看法,但最终也不得不折服。所以大家理应学习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尽量运用。有时候即便是一个偈颂,也对自己一生有极大的影响。
虽无舍财布施心,不擅掌管自财食,
非空似空禁行者,此乃放逸之过失。
有些人没有发起布施之心,也没有达到一地菩萨布施圆满的境界,但因为不善于管理自己或三宝的财物,随随便便浪费,别人也认为他不执著这些,于是大肆享用、占尽便宜。还有些人本来没有看破一切,但表面上好像证悟了现空双运的境界一样,什么都不执著。这些均为放逸所生的过失。
不论是自己的财产,还是三宝的财产,在没有证得龙猛菩萨那样的境界[ 龙猛菩萨能以点金剂将大量红铜变为黄金。]之前,最好不要说大话“你拿就拿吧,没有什么”,出去的时候也不关门。这不代表你的境界非常高,而是你的人格太差了,连自己的财产都管不好。
我们上师如意宝,没有特殊必要的话,哪怕是一根哈达,也不会轻易送人或随便浪费。当然,上师并不是执著这一根哈达,而是不愿浪费信财,于是该收拾的就收拾,该处理的就处理,什么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有些人明明没有任何境界,但看起来什么都不执著,东西随随便便送人,根本管不好自己的财产。这样到了一定时候,就像藏族的俗话所说,连狗的肠子里都有他的财产。别人也觉得不用白不用,享用他的财产理所当然。所以没有到一定境界之前,我们不要装作看破者,应该如理如实地算账管理,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在名言中也应当这样做。
这个窍诀,很多道友恐怕不一定知道。我也发现你们有些人执著肯定没有消失,但表面上看来什么都不执著一样,这说明人太差了。我自己也是如此,别人供养的有些东西,两三天后全部烂了。我知道后非常伤心,并不是我修行好所以不执著,而是自己太差劲了,随便浪费这些财产。西方人在外面用餐时,哪怕是吃剩的饭菜也全部打包,非常非常节省,这是很好的习惯。没有必要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无所谓,尤其是浪费三宝的财产,果报相当可怕,这也是放逸所导致的。
如果我们比较谨慎,就不会随意糟蹋东西。有些部门的财产,大家还是要关心一下,能用的就把它用上,不能用的,看有没有别人需要,如果有人需要,应该考虑怎么样给。这些事情还是值得注意!
慈悲心续未究竟,任诸怨敌恣意行,
众前袒露自本性,此乃放逸之过失。
有些人的悲心并没有究竟,不是像登地菩萨那样将众生看作儿子,但却任敌人恣意妄行,怎么样害他骂他,他都规规矩矩的。他如果证悟了众生与自己无二无别的境界,那敌人确实与父母没什么差别,这种行为是值得称许。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因为胆子太小,有些人修行太差了,有些人连基本的人规都不懂,所以敌人加害的时候,他是:“谢谢你老人家,今天给我加持加持。”别人帮助他的时候,他也是:“可以可以,怎么都可以。”这种人特别差,悲心没有到量之前,敌人就是敌人,一定要怨亲分明。在这个世间上,坏人特别多,好人也不少,但很多人可能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之间的差别。
还有些人经常将自己的贪心、嗔心及习气毛病,在众人面前暴露无遗,这也是愚者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讲,人应该有隐蔽分,心里所想的不一定非要说出来,所作所为也不一定非要在大众前表演出来。但是有些愚者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有机会就极力宣扬,让大家对他一览无余,这也是放逸所致的过失。因此马秀芝,大家应该掌握分寸、知道取舍,这才是智者的行为!
——未完待续
图、文、音频等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点击最上面蓝色”文殊光明大圆满“—关注(进入公众号))
点击左下角:
发送【】内的数字精准查找;例:17、148
发送常用词语、题目或部分题目模糊查找;例:皈依、放生
使用菜单直接查找点击、直接点击下面链接;
查询《文殊解脱光明》内容发送“文殊解脱光明”或“第几册”。

文殊光明大圆满
【1】—【412】详细目录(链接)

简要目录
【1】 联系编者
【2】 A:依度众观音之上师瑜伽—开启加持之门
【3】-【7】 A:五加行念诵
【11】-【60】 A:喇荣课诵
【61】-【100】 A:佛教常识、佛教影片
【101】-【145】 A:释迦牟尼佛广传(1-45)
【146】-【152】 A:堪布格花仁波切简传(第一至七章)
【153】-【210】 A:法王晋美彭措传记(1-58)
【212】-【218】 A:曲洽尊者(1-7)
【219】-【289】 A:莲花生大士全传(上册)
【228】-【246】 C:《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配乐版视频(全册)
【247】-【289 】C:《前行备忘录》全册
【290】-【357 】A:《莲花生大士全传》中册
【358】-【412 】A:《莲花生大士全传》下册
【290】-【378 】C:《前行广释1》全册
【379】-【412 】C:《前行广释2》全册
【412】A:莲花生大士全传(6.15):编后语
C:《前行广释2》慈善是心
D:文殊光明大圆满【1】—【412】详细目录(链接)
【413】A:《前行广释3》第三十四节课(34):什么叫做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
【414】A:《前行广释3》第三十五节课(35):什么叫做高际必堕?
【415】A:《前行广释3》第三十六节课(36):好人与坏人同样是无常的
【416】A:《前行广释3》第三十七节课(37):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417】A:《前行广释3》第三十八节课(38):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呢?
【418】A:《前行广释3》第三十九节课(39):如果想专门修行一法,修什么法最为重要?
C:佛教常识 | 结缘药师聚众佛坛城,今生来世皆得圆满
【419】A:《前行广释3》第四十节课(40):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420】A:《前行广释3》第四十一节课(41):八热地狱
【421】A:《前行广释3》第四十二节课(42):近边地狱
【422】A:《前行广释3》第四十三节课(43):八寒地狱
【423】A:《前行广释3》第四十四节课(44):孤独地狱的痛苦
【424】A:《前行广释3》第四十五节课(45):饿鬼之苦
【425】A:《前行广释3》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三修法~第四十三修法)
【426】A:《前行广释3》上师瑜伽·祈祷莲师
B:《三主要道论》讲记
【427】A:《前行广释3》莲师金刚七句略讲(1)刚开始学习密法时,先要注意什么?
B:《三主要道论讲记》总述
【428】A:《前行广释3》莲师金刚七句略讲(2)莲师在遣除道障、违缘方面有不共的威力
B:《三主要道论讲记》论义(一)序言
【429】A:《前行广释3》莲师金刚七句略讲(3)大鹏鸟有哪些殊胜功德?
B:《三主要道论讲记》论义(二)出离心——脱离轮回的门径
【430】A:《前行广释3》莲师金刚七句略讲(4)令自转变之同时,他心亦变事业成
B:《三主要道论讲记》论义(三)菩提心——大乘的灵魂
【431】A:《前行广释3》莲师金刚七句略讲(5)为什么说每个月的初十,是一切时间之王?
B:《三主要道论讲记》论义(四)证悟空性——最终的出路
【432】A:《前行广释3》莲师金刚七句略讲(6)如何才能与上师真正相应?
B:《亲友书》科判
【433】A:《前行广释3》莲师金刚七句略讲(7)莲师曾许诺要在初十去往藏地,那汉地的人祈祷莲师是否就没用了?
B:《亲友书讲记》(1)听法者、传法者分别应具备什么条件?
【434】A:《前行广释3》莲师金刚七句略讲(8)如何观修莲师的上师瑜伽?
B:《亲友书讲记》(2)种什么样的因才能得生天界?
【435】A:《前行广释3》莲师心咒之功德
B:《亲友书讲记》(3)八关斋戒有哪些戒律分支?它具备什么特点?
【436】A:《前行广释4》为什么学佛?
B:《亲友书讲记》(4)持戒的同品——不放逸
【437】A:《前行广释4》怎么样学佛?
B:《亲友书讲记》(5)在家居士,应当如何守护根门?
【438】A:《前行广释4》什么是密宗?
B:《亲友书讲记》(6)对治世间欲妙最有力的窍诀
【439】A:《前行广释4》第四十六节课(46):堕入饿鬼的因都有哪些?
B:《亲友书讲记》(7)为什么有些贪官无恶不作,但他们家庭事业样样顺利?
【440】A:《前行广释4》第四十七节课(47):鬼魔真正能伤害我们吗?能伤害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B:《亲友书讲记》(8)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拥有财富不会成为痛苦之因?
【441】A:《前行广释4》第四十八节课(48):旁生之苦
B:《亲友书讲记》(9)无论善法还是恶业,其轻重界限是什么?
【442】A:《前行广释4》第四十九节课(49):人类三大根本苦
B:《亲友书讲记》(10)要想获得出世间智慧,必先圆满哪一道的功德?
【443】A:《前行广释4》第五十节课(50):三根本苦中的行苦
B:《亲友书讲记》(11)要想获得真实的解脱,佛陀所指明的必经之路是什么?
【444】A:《前行广释4》第五十一节课(51):衰老之苦
B:《亲友书讲记》(12)如何思维寿命无常?
【445】A:《前行广释4》第五十二节课(52):人在死亡时会经历哪些痛苦?
B:《亲友书讲记》(13)什么样的善知识才应依止?
【446】A:《前行广释4》第五十三节课(53):有一条茶叶,就会有一条茶叶的烦恼
B:《亲友书讲记》(14)什么样的生活才真正快乐?
【447】A:《前行广释4》第五十四节课(54):爱别离苦
B:《亲友书讲记》(15)地狱分为哪几种?
【448】A:《前行广释4》第五十五节课(55):什么样的人可以轻易化解求不得苦?
B:《亲友书讲记》(16)所有的痛苦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所有的安乐中,最大的安乐是什么?
【449】A:《前行广释4》第五十六节课(56):你会希求人天福报或死后升天吗?
B:《亲友书讲记》(17)如果受到鬼的侵扰,你会如何对待?
【450】A:《前行广释4》第五十七节课(57):什么叫看破世间?怎样才能看破世间?
B:《亲友书讲记》(18)我们如何修行,才能得到究竟涅槃?
【451】A:《前行广释4》第五十八节课(58):什么是舍弃今世?
B:《亲友书讲记》(19)通达十二缘起有哪些功德?
【452】A:《前行广释4》第五十九节课(59):众生的痛苦与快乐是由什么产生的?
B:《亲友书讲记》(20)各种修法浩如烟海,解脱者应该怎么办呢?
【453】A:《前行广释4》第六十节课(60):什么样的行为,才算圆满造下杀生的罪业?
B:《二规教言论》讲记第一节课(1)有些人不用劳作,就能获得无尽财富;有些人非常努力,却一贫如洗,这是什么原因所致?
【454】A:《前行广释4》第六十一节课(61):为什么说做生意的话,很容易把十种不善业都占尽了?
B:《二规教言论》讲记第二节课(2)有些人拼命地追求美名,却始终也得不到,这是为什么?
【455】A:《前行广释4》第六十二节课(62):什么样的行为是邪淫?应该怎么样对治?
B:《二规教言论》讲记第三节课(3)怎么样才能获得名声地位、圆满财富?
【456】A:《前行广释4》第六十三节课(63):为什么说现在社会上处处都是绮语?
B:《二规教言论》讲记第四节课(4)若想求福报、求平安韶华为君嫁,我们应当如何行持?
【457】A:《前行广释4》前行实修法(第四十四修法~第五十五修法)
B:《二规教言论》讲记第五节课(5)打开智慧有哪两种途径?
【458】A:《前行广释4》附:化灾难为奇迹
B:《二规教言论》讲记第六节课(6)稳重的功德和不稳重的过失
【459】A:《前行广释5》第六十四节课(64):为什么说在十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
B:《二规教言论》讲记第七节课(7)我们为什么应当思维来世?
【460】A:《前行广释5》第六十五节课(65):十不善业的异熟果是什么?
B:《二规教言论》讲记第八节课(8)怎样才能了知一个人的贤劣?


微信号:15604765500
18148349490
更多介绍请登录官方网站
色达霍西文殊增慧佛学院
http://www.wenshu12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