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株洲市区地图【视频】“如此鬼斧神工的作品,完全是从天堂直接坠入作曲家脑中”丨伯恩斯坦指挥贝多芬《第八交响曲》-音乐之光Muselit

【视频】“如此鬼斧神工的作品八个样板戏 ,完全是从天堂直接坠入作曲家脑中”丨伯恩斯坦指挥贝多芬《第八交响曲》-音乐之光Muselit

蒂勒曼《探索贝多芬》之《第八交响曲》

在音乐之光中找回灵魂的香气

音乐之光,每日发光:三月的确是一个作曲家的大月37号坟墓,无论是巴赫冥诞,抑或德彪西、贝多芬的忌日,告别冬季的北方人,耳朵也仿佛春暖花开了一般。恰好我们这个黑尔音乐导赏也在经历贝多芬交响曲的部分。其实就对这些作品的介绍而言,如果大家持续跟进阅读,也会发现黑尔的导赏方式很独特,也可以说有些随意,有些作品会着重介绍作品的时代看法(比如:十八世纪末的人如何评论贝多芬《第一交响曲》?),有些呢,就介绍一些跟作品其实没太大关系的事(比如: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属于自己的梦丨蒂勒曼指挥《第七交响曲》),当然更多还是在具体分析作品本身的精神。其实就这些音乐作品而言,这样的介绍微不足道,除非专业学习,否则即便你听一辈子,也很难说出真正专业的评价。所以专业评价其实对广大不可能有精力深入学习的人不那么重要。因此,黑尔的导赏,也算是一种面向乐迷为主的专业性底线了——再专业或许意义也不大了。当然黑尔导赏本身也不是完全适应今天的需求,特别是对一部作品应该介绍什么,哪些内容其实没必要介绍,黑尔先生的随意性也并非不可商榷。作为音乐之光的第一本书,也希望在通过这种编译的办法,不断探索如何与一切古典音乐相关人士打交道的办法。在音乐之光中,抵达彼此心灵最深处的美好。?黑道天涯?

菲利普·黑尔乐评集
——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会曲目导赏
音乐之光&翻译制作
你为何要读菲利普·黑尔的音乐评论
—巴赫—
1、《勃兰登堡协奏曲》
2、《羽管键琴协奏曲》
3、《管弦乐组曲》
—海顿—
4、《第104号交响曲》
5、《第94号交响曲》
6、《第88号交响曲》
—莫扎特—
7、《第39号交响曲》
8、《第40号交响曲》
9、《第41号交响曲》
10、《费加罗婚礼》
11、《魔笛》
11、小提琴协奏曲
12、莫扎特如何弹钢琴
—贝多芬—
13、《第一交响曲》
14、《第二交响曲》
15、《第三交响曲“英雄”》
16、《第四交响曲》
17、《第五交响曲“名义”》
18、《第六交响曲“田园”》
19、《第七交响曲》
伯恩斯坦指挥贝多芬《第八交响曲》
今日主题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今日作品
《F大调第七交响曲》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第一乐章 富有生气的快板
第二乐章 谐谑的小快板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 活泼的快板

指挥
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
Wiener Philharmoniker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音乐之光!

欢迎关注音乐之光公众号
伯恩斯坦讲解贝多芬《第八交响曲》
黑尔导赏
在一封提到《第七交响曲》的信中何沛函,贝多芬把《第八交响曲》称为:“短小而杰出的交响曲,因为(比起同时上演的《第七交响曲》来说)它要好得多”。如果说车尔尼也相信贝多芬恼怒了,那是因为在第八交响曲第一次上演时,遭到了听众的冷遇。作曲家常常会对自己的作品有特殊的看法,就像父母常常会对自己的幼子一样,就算是傻孩子或淘气的孩子,父母都会喜爱至极;但是,在庞大的《第九交响曲》还未问世前,我们的作曲家有理由为他的“小本杰明”(《圣经》中雅各的小儿子叫本杰明韩云云 ,所以本杰明常指受宠爱的幼子)感到自豪。他的《第八交响曲》充满了伟大的贝多芬精神。
一些评论家总想从节目单的编排中读出更多的意义。有人说这首交响曲是“军事三部曲”;也有人认为第二乐章是在模仿罗西尼的方式,但是这个乐章写于1812年,而直到1812年后,维也纳才开始变得为罗西尼疯狂。援引樊尚·丹第(M. Vincent d’Indy)的评论,他说“《F大调第八交响曲》揭露了作曲家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感情。”对樊尚·丹第来说,自命不凡的三重奏小步舞曲象征着农民乐队的荒诞的时尚,而终曲的匈牙利主题“the hymn of Hunyadi”表示着在节日中吉普赛音乐家们的加入。

这首交响曲不需要引用外界的评价来证明自己。在音乐中我们看到贝多芬的各种情绪:鲁莽的、古怪的、在意外冲突中的快乐、快乐的咆哮——这些音乐情绪正在计划与大家“开玩笑”青龙复仇。无疑,贝多芬对于德彪西来说缺少的“品味”,这些品味也支配着巴赫和莫扎特音乐生涯。不!贝多芬并不是一个追求品味的佩特兰人。他是一个原始返璞的人,他的生活很粗放狂野,却有着无限巨大的面对困难的能力。同时被列入是缺乏品味行列的人还有: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公元前480年—前406年希腊哲学家;文学家;诗人。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弗朗索瓦·拉伯雷(Rabelais,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居塞比·威尔第、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出生于纽约州长岛,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追求风格品味的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英国散文家、文学批评家)认为当歌德写《威廉塞拉菲尼抄本?迈斯特》时也缺乏品味。
这首交响曲定性为“疯狂的欢乐”,有时还有像小丑一样 的“戏谑玩笑”,也有精湛的纤美的乐思,有时恍若临深渊,忽而又仿佛踞高峰。

1812年夏天,第八交响曲创作于林茨(Linz,奥地利北部城市)。这一年,贝多芬的身体状况很差,他的医生Staudenheim建议他尝试一下波西米亚浴,他采纳了这个建议,准备一次夏季旅行。他经布拉格到达温泉闻名的波希米亚小镇特普利茨(T?plitz), 又到了卡尔斯巴德(Carlsbad)……再到Franzensbrunn闽清一中 ,转而又去了特普利茨一回,最后到了林茨、他的弟弟约翰家。在那里他一直呆到11月。
1812年初,贝多芬计划要同时写三首交响曲,其中琥珀安神丸,他决定最主要的是《d小调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但是他后来推迟了;在另外两首作品中,他在《A大调第七交响曲》的曲谱上写着5月13日 ;这可能是他原计划在离开维也纳,开始他的夏日旅行前完成第七交响曲的时间。他在林茨逗留的那段时间过得并不那么愉快。约翰单身一人,住一间大房子里,对他来说房子有点太大了。因此他把几间房间租给了他的医生,这位医生有个嫂子王朱筱寅,名叫Therese Obermeyer。对普通人来说,她有一张天生就匀称的脸,人很乐观沅江天气预报。约翰看她人好,就让她做他的管家,株洲市区地图他们不寻常的关系成了林茨街头巷议的流言蜚语。贝多芬介入到他们的不正当关系这件事中,而他弟弟坚持己见。贝多芬无耐之下去找了当地的神父和当局警察并说服他们把Therese Obermeyer驱逐出镇,并给了最后的期限,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她还没离开的话,要求警方把她送到维也纳。自然的,这两兄弟为此出现了不堪的局面。最后约翰打出了王牌:他在11月8日娶了Therese为妻。贝多芬一怒之下返回了维也纳。之后,在他们的交谈和信件来往中,提到他的这位弟媳,他总会取笑她做“夜之女王”(用《魔笛》里的一幕:“the queen of the night”,暗指她的放荡,推荐阅读:临死前一天,莫扎特唱了哪首歌丨萨瓦利什指挥《魔笛》)。

贝多芬弟弟约翰说,庞凤仪《第八交响曲》是根据贝多芬往返P?stlingberge途中创作的作品而作的。但是塞耶(Thayer)认为他是位不值得信任的证人烟烟罗御魂。
1813年4月20日,《第七》和《第八交响曲》可能在维也纳鲁道夫(Rudolph)大公官邸第一次上演。同一月,贝多芬想在一个音乐会上再次上演,可惜没有成功。至到1813年12月8日甜妻不撒娇,《第七交响曲》才在梅采尔安排的一个音乐会上上演。第八交响曲于1814年2月27日星期天,在维也纳雷杜德大厅(Redoutensaal),一场贝多芬的音乐会上首演。
《大众音乐报》(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在对这场音乐会的评价中指出:《第七交响曲》再次获得了听众发自内心的掌声。它的快板乐章“Allegro”更是被要求再演了一遍。“人人都热切地期盼能听到新交响曲(F大调,3/4拍)、贝多芬充满灵感的最新的作品。可是并没能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从此曲中获得听觉上的满足。观众给予的掌声也不如那首举世公认的作品那么热烈。简要的说昌珉宋茜 ,这首交响曲没有“引起轰动”。 我的观点是, 这首交响曲没有获得很大的反响不是因为它缺乏艺术手法,部分原因归结于错误地让这首交响曲在A大调交响曲之后上演,还有部分原因是,在享受了一个如此美丽甚至丰盛的饕餮自然盛宴后,观众产生对自然这个话题的产生了厌倦。如果将来发丘中郎将,这首交响曲可以单独演奏,我相信,它绝对能获得极好的赞誉的。”

这场音乐会的乐队编制中有十八位第一小提琴,十八位第二小提琴,十四位中提琴,十二位大提琴,七位低音提琴。听众数字达3千人,然而辛德勒(Schindler)说有五千人。
我们从辛德勒的口录中得知,贝多芬最初想为这首交响曲写一段精致的引子。
大家常说,第二乐章谐谑曲小快板(Allegretto scherzando)乐章是根据“一首三声部反复的卡农或者说是轮唱曲(round)而作,这首歌曲名为《你、你、你、再见啦,亲爱的梅采尔》(Ta ta ta, lieber M?lzel [spurious])。这首歌是1812年7月,贝多芬准备离开维也纳到乡村旅行前我的恶魔哥哥,节拍器发明家梅采尔邀请贝多芬一起吃一次告别晚宴时,贝多芬表示对他的感谢而唱的丁维民博客。” 第一次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辛德勒,但他没有说在这个晚宴上只邀请了贝多芬一人,而他说那是在1812年春天,贝多芬当时准备去看望他住在林茨的弟弟约翰而梅采尔要去英国,他要在那里制造他的机械小号手(automaton trumpeter),因此,他们不得不各奔东西了。一位贝多芬亲密的朋友称,贝多芬是个“疯狂的,幽默的,爱嘲讽的”人,按他的话说贵安水世界,他是“无拘无束”的,他说:“贝多芬在这个离别晚餐上即兴创作了一首卡农,在坐的人也立刻一起唱起来。” 辛德勒曾说,这个快板乐章就是按这首卡农而作的,有人提议给这首卡农用上“节拍器(metronome)”命名。塞耶对这个故事做了深入研究,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所知到的这台梅采尔的节拍器,在1817年前叫音乐精密计时器,如果卡农要能用上“节拍器”这个名字,那是要在1817年后才有可能。”

1812年,辛德勒只有7岁,他从Brunswick伯爵那听到这个故事,Brunswick伯爵也参加了那个告别晚宴,但并不是在1810年3月的维也纳,而是在这首交响曲上演后四个月的1813年2月底狼宠。还有,据报道,贝多芬说过:“《你、你、你、再见啦,亲爱的梅采尔》也用在了第八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中。那是个非常开心的晚上,我们一起唱这首卡农。梅采尔唱低声部,我唱女高音。我想那应该是1817年12月底了吧。” 塞耶说:“那首梅采尔的《你,你,你》 用在贝多芬的快板中有可能是真的李敏贞,但是,不能确定的是这首卡农是否创作在第八交响曲前…… 如果这首卡农创作在《第八交响曲》前,那它不可能是在晚宴上即兴创作,如果是当时的即兴表演,那应该只是把快板乐章以卡农的形式重复演绎。”不论如何,可能是指我们能在第二乐章中一直听到管乐器吹出的那十六个持续的音符。柏辽兹说:“这是那些找不到创作原型甚至连装饰都找不出相似的作品的原创作品之一。 这样鬼斧神工的作品完全是从天堂直接坠入作曲家脑中。他一次性就把这个作品写出来了,他创作的音乐令人叹为观止不由得为之折服”。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音乐之光!

欢迎关注音乐之光公众号

欢迎关注音乐之光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