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晓杰绘出穿越千年的乡愁 人文宜良—《宜良古桥》-宜良故事

庞晓杰绘出穿越千年的乡愁 人文宜良—《宜良古桥》-宜良故事

庞晓杰
宜良生活指南.城市114 入驻热线:15559699459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宜良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留存古桥较多,在民国十年(1921年)出版的《宜良县志》中,收录有当时尚存的明清时期的古桥梁共九十座。在这些古桥梁中以普济桥、聚风桥、金锁桥等较为有名。
济桥
普济桥
今称新街大桥,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北古城镇新街村东北500米处。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宜良县志》载:普济桥“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冬初,落成于乙未(1775)春,再修于丙申(1776)之夏。”光绪三十四年(1908)两次重修。2011年至2012年县水务部门筹资180余万元进行了修缮。昔日为路南州北部和陆良西陲村寨进入宜良的主要通道桥,也是一座横跨南盘江上规模较大、年代久远的古桥梁。
普济桥为翻拱7孔平面桥,全长81米,宽5.5米,每孔跨度7米,高约15米。桥身系长条形五面石砌筑,桥拱分二层,表层用楔形条石,内层则以同一尺度的条石纵联镶嵌。桥墩为条状青、砂石分层混筑,迎水一端、上下游均为菱形,减少流水对桥墩的冲击力,增强了桥的稳固性。桥面为大小不等的块石铺镶,上墁土层与路面一样高,无坡度,桥面东西两侧镶有拦马石。
桥南200米处,建有桥神庙,庙内东西山墙上镶有建桥碑(已毁)和重修普济桥碑及功德碑3通。建桥碑记《新纂云南通志》已有著录,碑文拓片收存云南省图书馆。建桥碑载:普济桥为路南太学李公如桐、陆良太学赵公相壁,吾邑太学苏公士瑶、李公节民(民间称四君子)。概捐重资,共勷厥成。”(注:建桥碑按当时区划记录。李如桐系今宜良九乡小兑冲人。赵相壁为今宜良九乡铁厂人,九乡一带,流传其造桥之民间故事,有声有色,曲折感人。桥的建成,其所用力最多。)
普济桥造成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仍保存完好,尚可通行汽车。2015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聚风桥
位于狗街镇王家营村旁,为单孔石质拱桥,横跨于沙河东西岸。条石镶嵌,全长8米,宽4.5米,跨度4.5米。拱石高度均40厘米,拱圈框式纵向并列砌筑,造成拱石各个截面均受压力的效果。工艺精湛,接缝严谨。桥面採用薄石铺填,两侧均砌有高45厘米的条状拦马石。桥头立有建桥碑一通,记述建桥始末、年代及原由、功德等内容。
聚风桥的建造考虑到沙河的长年流水和季节性洪水的排泄,在位置、布局和孔径大小、石质的选择上是比较周密的,是造成聚风桥百年不坠的重要因素。
建桥至今已两百余载,它承受了限额内和超限额的运载,历经沙河洪水的严峻考验,竟坚固如初,岿然不动。可知桥是出自名师巨匠之手。聚风桥不仅年代久远,还具有一定的建造艺术价值。1987年7月14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锁桥
现名白莲寺桥,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狗街镇化所与白莲寺村之间。清道光十三年(1833)建,距今百余年。
金锁桥横跨于沙河南北岸,长条砂石镶嵌的单孔拱桥。桥身长8米,宽4.5米,跨度5米,拦马石高40厘米。拱圈纵联砌筑,上游一面砌有石雕龙头,下游一侧置有龙尾,建筑风格古朴。现建桥碑已被搬走,拦马石被毁少许,余皆完好。1987年7月14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锁桥原为白莲寺到化所的通道桥,也是宜良路南两县的通道桥之一,自滇越铁路通车后,成了通往狗街火车站的主桥梁,更发挥了巨大作用。1952年公路改道后,成了便道桥,失去了旧时的风采,但它又以绿树成荫、古朴典雅的风貌,在仲夏孟秋之时,迎来了避暑乘凉的人们。

新庄桥
又名青龙桥,位于宜良县耿家营乡保功村委会新庄村小组。桥东面有青石质碑文楷书阴刻,直行,高2米,宽1.2米。建桥惜字迹残损严重,已难辨识,从残存零星文字看出,碑文记述修桥事宜,原桥名称为青龙桥,现存桥为道光十五年重修。该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横跨于马蹄河上,拱券纵联砌筑,桥面青石铺墁。西侧拦马石已无存。桥基部分因河水冲刷,已有部分残损,桥身外观装饰为较规整的方形青石,整座桥跨度及高度较大,设计精美,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永济桥
位于汤池街道办阿色村委会阿色村小组桥面为双孔石桥,桥拱为从联青条石砌筑,桥面青条石铺面,两侧拦马石青条麻石。桥面宽6.1米 ,长33.6米,孔高7.7米,东西横跨摆依河,桥身北侧拦马石正面置一石雕瑞兽,雕刻精美,形象生动。桥面铺墁为青条石,砂石及白石所铺,为双卸路铺设。为同类建筑所少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具有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桥东村民菜地里有“重建永济桥碑序”,记述建桥经过,行楷兼备,有一定书法价值。现存桥体为清道光三十年重修,保存较好,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马蹄河桥
位于耿家营乡保功村委会恩脚村小组东500米处。单孔石拱桥,乾隆三十三年建,拱劵纵联砌筑。桥面,桥孔,两侧拦马石均保存较好。

东升桥
位于宜良县马街镇陆良营村小组,东升桥为单孔石拱桥,拱劵纵联条石砌筑东西横跨芹菜河上,据碑文记载,该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现整座桥梁除拦马石稍有缺失外均保存原貌,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桥面碎石铺幔。桥旁立有东升桥碑记,青石质,乾隆二十二年立。碑文记载建桥始末及功德名单其中提到“邑市屯”及东达马龙,西通嵩州等对研究清代地名及交通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狮鸣桥
位于宜良县匡远街道办葡萄村委会葡萄村小组北,据村民讲述该桥建于明代,据村内河东功德碑记载推断此桥应建于乾隆三十四年。桥为单孔石拱砌筑,横跨葡萄村小河。现存桥面、桥孔、北侧拦马石均保持原样。桥孔离沙面较高显得较为壮观,有一定历史价值。

双龙桥

修复前
玉鼓村锁水阁及双龙桥
位于宜良县耿家营乡玉鼓村,玉鼓村旧时为渔古村,村居两山对峙之间,内有龙潭沟一道,自北向南注入南盘江。龙潭沟北首水口处有双龙桥,为石质单孔平面拱桥。据现存金钟寺内大清乾隆五十三年(1783年)《双龙桥小引》碑记载 :“且上开龙梁之水,下锁两山之脉。”足见该桥除作为交通桥梁外,兼具风水功用。
双龙桥上有阁楼一座,原名魁星阁,概因雄踞水口,后称锁水阁,村民习称水阁寺,以祈集气、辟邪、昌文。阁坐南向北,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8.6米见方,占地面积71平方米,建筑面积93平方米,高9.37米。阁二层原设一龛,内置魁星点斗像。惜像毁龛倾,唯龛东壁残存旧联半对:“焕文光高悬北斗”。阁建置年代不详,其风格有清早期特征,桥、阁一体的格局与廊桥相类,唯工艺有过之而无不及。经省市专家考证,此制式为滇中仅见。2011年县文化部门筹资60余万元对锁水阁及双龙桥进行了全面修缮,恢复了原有风貌。

修复后
大德桥
宜良县匡远街道办五星村委会西毛营村小组,建于明代,为单孔石桥,桥身拦马石被改为现代水磨石,另有五子棋盘鼓形(算珠形)石柱基,桥体基本保持原貌,桥面为人行走道,中间凸起,较为少见。南北有二级踏跺。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

汇东桥
位于宜良县城东5公里处,横跨南盘江上,为10孔石拱桥,每孔净跨10米,桥长134.25米,高10.83米,桥初建成时宽9米,缘石上设护栏,1979年养护部门用钢筋混凝土板将桥面拼宽,拓出人行道,并加设了护栏,此桥造型优美,如长虹卧波,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是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云南省公路上最长的石拱大桥。
汇东桥于1932年4月动工。由我省早年留学欧美、著名的道路工程专家、省建设厅和省公路总局技监段纬(白族)亲自设计并主持修建工程。工程历时4年零3个月,于1936年6月竣工通车,由云南省主席龙云题名为“汇东桥”,并于桥东山麓修建了一座碑亭,将“汇东桥落成记”刻于碑上。
在汇东桥通车一年后爆发的抗日战争中,它连通的滇黔南路和滇越公路对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驻守滇南边境防备日寇从越南入侵的两个集团军和蒙自空军基地的军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桥
位于九乡乡甸尾河村小组西侧,东西横跨甸尾河,单孔石拱桥,整座桥建于两岸为喀斯特地貌地基上,除桥面及两侧拦马石有改动外,主体结构保存原貌,桥面长25米,宽6米,桥面距水面约10米。据甸尾河桥保存碑记,永安桥于清嘉庆十三年重建,原桥建于清代嘉庆之前。
状元桥

位于宜良文庙内,系文庙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为三孔石拱桥,横跨于畔池之上,南连大同门,北通文明坊。桥身为青石砌筑,桥面海墁青石板,两侧为黄沙石禅杖栏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毁)。桥长42米,宽3.6米。
来源:图文及内容头条号昆明发布
编辑:宜良故事整理发布
— — —黄 金 广 告 位 分 割 线— — —

▼点击「阅读原文」入驻宜良城市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