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晓杰经纬度║吴晓波做客徐州·水大鱼大与正在发生的突变-财经纬度

庞晓杰经纬度║吴晓波做客徐州·水大鱼大与正在发生的突变-财经纬度

庞晓杰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2018年12月15日《未来已来?论道产业改革升级》企业家峰会在徐州举行。来自徐州各界的700余位商界精英及吴晓波频道的粉丝们共同出席了此次盛会。本次盛会著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创始人吴晓波老师发表了《水大鱼大与正在发生的突变》主题演讲。他分享了过去十年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四个大的环境型突变;重新构建企业组织生态;中国产业进入下半场。并就企业家们关心的话题展开了一轮精彩的对话。
水大鱼大与正在发生的突变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01
过去的10年,是世界发生剧烈变化的10年。
站在2018回望2008,可以发现这十年中很多事情的发展变化是如此不可思议。
中国企业在这10年中,之所以诞生那些成功者,是因为他们跟上这个时代变革的步伐,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突破。
10年里面中国发生了特别多的数据变化:
经济总量增长2.5倍
中国人民币规模总量增长3.25倍
外汇储备增长1.5倍
汽车销量增长3倍
电子商务在社会零售总额占比增长13倍
世界500强中国公司从33家增加到115家
高铁里程增长183倍
城市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北京十亿美元富豪数超过纽约
深圳房价涨了4.7倍
阿里和腾讯交替成为亚洲最大市值公司
……
我们看到的这些变化,有些是线性的,有些是非线性的。但是,每个企业在过去的10年、20年里面,没有一个企业跟这个国家是一帆风顺的。过去的10年里面,一些能够走到今天的企业,比如阿里和腾讯,都是因为他们不断自我突破和变革。
没有所谓的传统行业,也没有所谓的新兴行业,有的是你能不能跟上这个时代变革的步伐,不断进行自我革命。
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将会走向何方?来看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见解。
经济变革四大动力
02
中国经济发生如此大变革得益于四大动力:
一、制度创新,中国的制度创新不是顶层设计的结果,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
二、容忍非均衡,中国从集体贫穷到让容忍一种非均衡的发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三、巨国效应,中国的人口红利让很多企业形成了巨大优势;
四、技术破壁,技术革命不可逆,是一种新动力。
四十年危机周期图
03
再把时间轴拉长一点,我们会发现,其实从1978年到今天,改革开放40年间,我们国家40年产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40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多次经济危机。哪怕是到了2000年以后,我国仍然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经济危机,经济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大。2003年以后,经济危机的发生都是冷热交替的,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它告诉我们,每隔五年到十年就会有一次经济危机。

四大宏观环境突变

04
一,全球化的停滞,“中国制造黄金十年”终结。
?1978年以后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了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中国通过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优惠政策,形成制造业巨大的洼地优势,把全世界的产能吸引到了中国。我们用时间换空间,把生产出来最便宜的东西卖到各个国家。
但是现在,很多工厂搬到了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国的成本优势结束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全球化的进程在全球范围内终结了。2008年到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几乎为零,制造业需要重新想象。?
第二、成本提高+电商冲击,传统产业大规模洗牌。当全球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天崩了,地也裂了,在本土市场里面,我们看到了电商对制造业巨大的冲击,渠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制造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被非常血腥地切掉了。
第三、新中产崛起:从价廉物美到物美价平
2009年,我们访问了当时20多位企业家,他们都在中国做企业至少二十年。从这次访问中,我们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本土企业家面对市场的创新不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那时候的消费者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你的创新买单。但是今天,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开始愿意为创新、为好的产品买单了。
第四、移动互联网,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的结构性破坏。
?我在2005年做过一个判断,未来十年内,中国传统制造业80%的企业都会被淘汰掉,今天我还坚定地认为,未来很大一部分的制造业企业会离开这个市场。就像当年的马云,如果不进行自我突破,走不到2008年。今天仍然是巨大变化的时代,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发生了结构性破坏。?
四大微观市场突变




05
除了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化,每一个企业主都要同时关注微观市场的突变,这其中,受众、审美、传播方式和渠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媒体突变,从单向传播到社交化传播。
1995年我就在南方都市报开专栏,当年每一篇稿子我都写得特别认真,收到了很多的读者来信。到了2014年我仍然非常勤奋地写每一篇稿子,但是我收到的信越来越少,我的读者都去哪里了呢?后来我发现他们都去朋友圈了。
因为从那时起,读者的选择空间变大了,你有表达的权利,他们也有离开的权利。
所以在2014年的5月份,我对所有开专栏的媒体说,从5月8号开始我不能给你们写专栏了,我要自己开专栏。
第二,受众突变,大众消失、圈层出现。
今天,无论你卖什么产品,冰箱、空调、洗衣机……在中国都已经没有统一市场,每个人都活在不同的圈层中。这时候“市场”实际已经不存在了,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年龄、审美、收入、区域特征去选择不同的品牌。所以,几乎所有的行业品牌都在彻底细分化。
你只要找到喜欢你这个产品的人,你就能做出一家非常好的企业,商品创新的空间十分巨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仍然是一个创新的国家。
第三,渠道突变,金字塔的分销模式瓦解,社交、快递崛起。
2002年我写娃哈哈的时候,它的产销第一次超过可口可乐,当时宗先生做对了两件事情,首先,他在中国做一瓶水,定价一块钱,能够卖到全国、全世界;其次,他把水卖出去以后还能把钱再收回来。
当时我们就发现,在中国地区卖货能够赚到钱,不是靠“脑袋”往前冲,而是“腰”往前的人,“腰”指的就是全国金字塔的分销体系建设。但是今天娃哈哈已经衰落了,营收从上年的600亿到现在的400亿,原因就在于分销体系的衰落。
另外,社交成了一个看不见的渠道,去年快速崛起了两家社交电商公司,一家叫拼多多,另一家是杭州的云集微店。
还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快递,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中国景象。中国每天有多少人在马路上送快递?答案是1400万,平均100个中国人就有1个是快递小哥。
天猫最近在跟服装品牌做一个实验,你在天猫下单,原来是购物信息下到仓库,现在是直接把信息送到你附近的专卖店,再由专卖店把衣服送到你的手里。
今年有一样商品销量大增,大闸蟹,我到西安出差,当地的朋友也请我吃大闸蟹。大闸蟹销量大增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快递公司解决了冷链运输的问题,通过恒温恒湿的控制,让大闸蟹能够销往各个城市。
第四,审美突变,从欧美流到中国风。
很长时间里我们面对欧美人有一种自卑感,我们的技术从西方来的,我们的社会从西方来的,我们的商业模式从西方来的。
我们的审美也是从西方来的,美国人看什么我们看什么,美国人吃什么我们吃什么,美国人住什么我们住什么。而当我们开始崛起的时候,我们开始重新认识中国文化。
有没有钱和有没有意识是两回事,当中产阶级自我意识开始崛起的时候,就有人会为东方审美的元素来买单。
第五,主流突变,从感性人群到新中产人群。
当中产阶级在中国集体出现,今天的消费者进入到理性市场。如果你有一个产品到了中国地区没有卖掉,只能有这么两个原因,第一你没有讲清楚,第二你没有站在消费者的立场。
新中产崛起



06
一、为技术买单:黑技术带来价格脱敏 在技术上的投入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忽悠消费者就是自取灭亡。
二、为设计买单:颜值就是生产力 设计会成为新的生产力。
三、为非标买单:新匠人产品的流行 每一个产品都和人格相关,标准是冰冷的,非标是柔软的,人们喜欢有温度的东西。
四、为服务买单:从硬件到解决方案 越来越多的人会把硬件公司包装成了服务类公司,越来越多的公司卖的是解决方案。
五、为体验买单:从购物中心到生活空间
六、为参与买单:四位一体的新消费者,投资人+设计者+传播者+消费者
产业进入下半场
07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会经历几个阶段,会有萌芽期、膨胀期、爬坡期、下降期。行业是这样,企业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很多投资者、企业家,生命进入下半场的同时,产业、企业和财富也都进入了下半场。如果还在产业中和子辈们继续奋斗,继续领导这个企业的话,在产业下半场,可能很多管理哲学、产品哲学、消费哲学都要发生变化,吴晓波老师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重新想象产品力。
第二、重新思考企业的“城墙”与“护城河”。我们过去所形成的经验优势今天都开始慢慢消失了,我们对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我们产品创新迭代的能力都需要重新理解。
第三、重新建构自己的企业组织生态。今天中国真正发生危机的不是中小企业,转型困难的不是中小企业,真正很大几率会发生危机的、发生困难的,实际上是那些恐龙般的大型企业。
第四、企业家的责任和能力需要被重新塑造。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成功是人的解放。民营企业崛起,规模不断扩大,万亿级的体量已经屡见不鲜。这个时候,我们企业家的自身能力,企业全球化能力,包括企业的传承能力,以及我们的社会公共责任能力都面临巨大的变化
重新构建企业组织生态

08
今天所有企业面临的挑战都发生在公司围墙之内,没有一个敌人可以杀死你,除非你已经缺乏抵抗能力。因此,我们在组织上要进行组织的自我革命。
张瑞敏过去4年干得最牛的事情,就是重建了海尔的组织生态。在海尔,员工的公司名片都是没有职位的,在海尔的新组织模型当中,只有三个层级,就是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
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形成蜂窝式的组织,任何一个小蜂窝的死亡都不意味着死亡,但同时整个组织又在不断地裂变。而在蜂窝的下面会有一个底板,这是公司的价值观、资本和人才,在底板之上,各自为战,失控成长。
并且,你要坚定执行三新原则——新团队、新治理、新资本,决定方向的最好是85后,不要用大公司的结构去治理小团队,一定要形成资本关系,让新团队形成新的动力。
同时,吴晓波老师也指出:未来消灭我们的人,绝对不在我们公司的城墙以外,在三个地方:实验室(核心技术);生产线(生产效率);周边的兄弟姐妹。
最后吴老师也感慨,过去的中国是在不断抄袭中发展,可当下的中国已比我们想象和看到的强大,未来,再无可抄袭,再也没有可模仿的标的。所以,对于全球化发展,都是再出发的时代,中国亦是如此。
吴晓波老师结束演讲后,与台下的创业者进行了互动,解答了一系列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和疑惑。


吴晓波指出:中国人要做出世界品牌的西装,挺难的,西装本来就是西方人的东西,女装倒是有可能。虽然一直在讲全球化,但是本土市场做不好的去外面肯定不行,本土化成功后才能立足全球化。
谈到年轻人,吴晓波老师表示:今天最有钱的人是63-75年的,我是68年的,就是像我这样的一群人。但是我看哪部电影,吃哪个菜,我喜欢什么车型,我说了不算,是我96年的女儿说了算。年轻人剥夺了我们的商业定义权,我们能干什么呢?我们拿着钱找到年轻人,拜托他们帮我花掉……
最后,吴晓波老师寄语在场的企业家们:中国今天的经济也在面临下一次的挑战,对一次挑战做出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必须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方能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战!下半场已来,我们回归初心,重新出发!

演讲之前,《财经纬度》主播荆纬对吴晓波老师进行了专访。

距离上次吴晓波老师来,已是七年前,而今天的徐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吴老师的这一次演讲,无疑也给了徐州的创业者一盏明灯和信念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