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晓杰绝句结尾的十六种写法举例(一)-长虹饮涧

庞晓杰绝句结尾的十六种写法举例(一)-长虹饮涧

庞晓杰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对绝句结尾归纳了十六种写法,可谓用心良苦。细读之后,感觉其归纳总结颇为有理有据,遂学之、效之,聊以提高自己对绝句的认知和创作能力。
现将十六种写法以及我试作的十六首七绝分四次贡献给大家。网络原文有所简化后,以绿色标识;我的试作则以蓝色标识。
(1)以景结情,浑含不尽
诗的灵魂,一在情一在景。情由景生,景与情合,情景交汇,景情相融,诗意方生。所以古人说“诗咏情性”、“诗惟情景”。清人袁枚《随园诗话》谓“诗家两题,不过‘写景、言情’四字”。写景、言情要在绝句区区四句中充分展开,似无可能。倘一意为之,又难免堆垛和平舖之嫌。因之,或寓情于景,或景融于情,或景现而情隐,或情浓而景淡,便成为多用的表现手法。知此,便可明白为何唐人绝句大多以写景为主。诗人的写景,其实也蕴含言情在内。但要构思得巧妙,方称佳作。以景结情,更是历代诗评家称誉最高的结尾技巧。以景结情,妙在情未说出却以景断之,是为含蓄。
请看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本草香试作《落花香》
亭台水榭小桥旁,
月色朦胧满地霜。
曲径通幽谁弄影,
青衫霞袂落花香。
(平起,新韵十唐)
(2)移情入景,深注感概
移情入景也以自然景色为收结,但手法不同。前者是写情正浓、势如奔马,忽勒马回首,转以风景入眼,思绪万千。后者则是既写景又写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惜景生,景依情现,诗人融情于景后延长而去。
且看韦庄的《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本草香试作《倒春寒有感》
冰霜雪冻雨霏霏,
更盼新春丽日归。
乍暖还寒应有尽,
严冬唱罢惠风吹。
(平起,新韵五微)
(3)案而不断,玩味无穷
绝句限于体裁和容量,难以表现纷纭复杂的世事,刻画丰富多彩的人生,只能在空间上截取一个角落,在时间上摄取一个片断。就象一幅图画、一张照片,定格的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更难有过程。但这也不是说绝句在叙述人生世事方面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关键看你有没有浓缩事态、捕捉特定情景的能力。高手常在四句之内,既写尽纷繁曲折的重大事端或历史变迁,同时也赋予深厚的个人情感。
在这种叙事言情的绝句中,诗人往往会在叙述方面出现时空变幻的大跳跃,而结尾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通常又会用一种似方开头即已结束的技巧,好比法官升堂只待原告被告说完即宣布退堂,没有裁决,没有结果,这叫案而不断。
案而不断,便有悬念。这样的结尾常令人玩味无穷。
试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见君。
试作《听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教授讲课有感》
宇外灵光显异功,
半边机器半人工。
第七物种成型日,
奇点神灯护众生。
(仄起,新韵十一庚)
理解这首绝句,需要多说几句:未来世界,技术也是生命(第七物种)。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或将在2040年达到普通人智能水平,并引发智力爆炸。这一时刻,距今还有23年。比23年更可怕的是,到达节点后人工智能或将实现瞬间飞跃。人工智能专家普遍认同,人工智能不可能锁死在人类智力水平上。它将超越人类,变成我们无法理解的智慧物种。
科学家描述中,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花了几十年时间到达了幼儿智力水平;在到达这个节点一小时后,电脑立刻推导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在这之后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人工智能,智能瞬间达到了普通人类的17万倍。
这就是改变人类种族的“奇点”。奇(qí)点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们,极有可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最后一批人类。机器会不会主宰世界?
(4)设问反问,故留悬念
绝句是善于捕捉特定埸景和瞬间情感的吟咏艺术,虽然短小,却韵味悠长、情意绵远。这个艺术效果一般都通过高超的结尾技巧来实现。以问句作结,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问句作结,可以是疑问、设问、诘问、反问。其作用在于设置悬念、故留悬念、强化悬念。有悬念就会引起人们的思考、探索、深究。这一系列由读者自行完成的思维过程丰富和完善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自然使诗味益加厚长。
且看皇甫冉的《婕妤怨》: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本草香为《为朋友雪后在门前戏堆哼哈二将而作》
昨夜风寒落雪花,
今朝大地闪光华。
闲来堆砌哼哈将,
日暖消融哪找他?
(仄起,新韵一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