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萌系魔法师你觉得“丑爆了”的单眼皮、塌鼻、短腿,是祖先制霸雪原的必备硬件-小雨闲谈精神

你觉得“丑爆了”的单眼皮、塌鼻、短腿,是祖先制霸雪原的必备硬件-小雨闲谈精神


如果你曾留意过,就会发现欧洲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清一色的标配“双眼皮”。
而且仔细一想,还真的找不出哪个单眼皮的欧美人,不信你可以在脑内搜寻一遍?

在欧美等地,他们根本不知道单眼皮为何物,也不会去区分单双眼皮。
所以如果将在亚洲风靡的“双眼皮整容手术”搬到这些地方去开业,血亏基本上是可以预见的王峰记忆法。
不过与其说欧洲人都是双眼皮,倒不如说亚洲人的“单眼皮”才是世界上最独特、最具有标志性的特征。

内眦赘皮
东亚人种独特的单眼皮,其实指的是眼眶内侧有一条皮肤皱褶,叫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是上眼睑褶皱、下坠包裹眼头的结果,有轻重程度之分。
程度较轻的就成了内双,而较为严重的便成了所谓的单眼皮。
这种内眦赘皮,也叫做蒙古褶,因一般认为现在的东亚地区,为蒙古人种的后代。

刘亦菲的蒙古褶
就算是双眼皮的亚洲人,有这道蒙古褶的也不少。
例如刘亦菲的双眼如此具有东方神韵,就正是托了蒙古褶的胆清强磁贴福。
然而因为审美的变化,东亚人总是以这道蒙古褶为耻,纷纷走进整容医院,想要改变这刻在基因里的印记。
这也难怪,毕竟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人手中时,曾经的“蒙古眼”就被认为是“弱智”和“返祖”的现象。

唐氏儿的典型面相
十九世纪末,一位英国医生约翰·朗顿·唐便把唐氏综合症,称呼为“蒙古人种病”。
因为他认为唐氏综合症患者的眼部特征就与亚洲人十分相似,如蒙古褶和上扬的眼尾。
他解释道,唐氏综合症是一种由高贵的白种人退化到低贱的蒙古人的病变。
所以,他们才用“蒙古弱智”来描述此类患者,认为蒙古眼是“进化不完全的产物”。
殊不知东亚人的眼睛不但与众不同,而且进化出了不少过人之处。
根据进化论的解释,东亚人独特的眼型主要起源于对极度严寒环境的适应。
如果在寒冷的地方,第一时间冻瞎的可能就是“双眼皮”的欧洲人。

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都起源于非洲,经过数百万年的迁徙才形成了今天的人种格局雪之华罗马音。
而其中有一支,就在间冰期(较温暖)通过西伯利亚到达东亚大陆。
随着时间推移,大概在距今22000-18000年,寒冷的末次盛冰期便来临了。
为了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我们的祖先无论在外貌、体格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早期人类走出非洲的地图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独特的眼睛才形成,以对抗恶劣的气候。
例如我们眼窝内脂肪层不但会加厚、还会进一步延长,而且眼部的皮肤会向内生长,使眼眶变小。
这些变化的出现,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脆弱的双眼。
要知道为了保护眼球,人体最优先供热的地方之一就是双眼。
在红外成像中艳舞巨星,就能看到眼窝周围是脸部温度最高的区域阿雷奥拉。

对极度严寒地区的人民来说,眼睛几乎就是决定着生死的关键器官。
它不同于身体其他器官,可以用厚厚的兽皮包裹以抵御寒冷。
人类双眼必须裸露在外,才能获取到最重要的视觉信息。
如果在严寒的劣境中,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双眼很容易被冻得无法睁开乱马真人版。
失去双眼的视线,几乎就等同于葬身于雪海单词记忆王。

所以在原有的保暖基础上,东亚人特有的蒙古褶就是保温的必备良器。
这种从上眼皮脂肪层一直向下延伸直睫毛处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包裹双眼,使温度更难散失。

此外,上下眼皮的脂肪层也会变得更厚,甚至连眼窝内都填满了脂肪,几乎看不出凹陷。
这种平坦的结构不但降低了与寒冷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冷空气带走的热量更少,而且更厚的脂肪还能有效地保持眼部温度。
这些结构,无疑都大大地提高了东亚人的生存几率。
不过,就是因为这种脂肪饱满的眼部结构,出现那道双眼皮褶子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了。

清朝时期的广州官吏
除了防寒作用,单眼皮对强光的缓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研究报道,干净新鲜的雪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能高达95%。
如果你盯着雪面看,就几乎等同于盯着天上的太阳看了。

拍《南极之恋》因没带墨镜患上雪盲症的赵又廷男神
所以去滑雪时,萌系魔法师带墨镜成了很多人的不二之选。
因为雪地反射不但影响视野,还容易被“亮瞎了眼”,患上雪盲症。
雪盲症,顾名思义就是雪面强光刺激造成的暂时性失明,包括眼角膜、结膜等的损伤魔域帝国。
此外,东亚人的小眼睛还自带墨镜效果——更浅色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它位于视网膜的最外层,由单层色素上皮细胞构成,可以吸收光线,减少光的散射从而保护眼内组织免受氧化损伤。
这些结构,无疑都是东亚人的祖先成为雪原一霸的筹码。

同为蒙古人种的爱斯基摩人
此外,我们的大脸、短腿、塌鼻等特征,都与寒冷的气候脱不了关系。
因为在大自然中就有一条与我们审美完全相悖的定律,艾伦法则。
根据艾伦法则,同一个物种在越冷的地方,个体四肢更短、躯干越圆。
这是因为四肢和附器越短小,散热也就越少。
当然,数学好的人应该已经发现了,同样大的体积,搓成球体才是最省表面积的。

在19世纪,美国动物学家艾伦就发现,跟温带的兔子相比,北极兔的耳朵和尾巴更短,身体也更圆。
同样的情况,也普遍地发生在北极熊、北极狐等动物身上。
此外,来自不同纬度的同一物种,也遵循着艾伦法则。

当然,这个法则也同样没有放过人类。
那些住在炎热地区的人,就盛产大长腿,如非洲等地,而东亚人就明显四肢相对较短。琴葛蕾
人类学家曾测量了不同种族的坐高与身高比,东亚人为0.55,欧洲人为0.5,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则为0.45。

除此之外,艾伦法则也同样适用于面部特征。
1968年A.T.Steegmann就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两组幼鼠放到分别放到22℃和5℃的环境中90天,并给予充足的水和食物。
实验结束时,他发现在寒冷条件中生存下来的老鼠,有更狭窄的鼻腔、更宽的脸,尾巴和四条腿也更短陈海茵。

1914年一本书中的亚洲人面孔
而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东亚人小而塌的鼻子,也正是艾伦法则的体现刘亚桐。
我们都知道,鼻子的功能除了闻气味外,还能对空气加湿加热千源网。
较小的鼻孔和更深入的鼻腔,都能提升加热冷空气的效率。
这样,我们的器官和肺才能避免被冷空气所伤。

所以说,那些你认为丑爆了的单眼皮、短腿、大脸、塌鼻,也曾带领我们祖先开疆扩土。
明白这其背后的成因,就更无须介怀西方人强加给我们“东亚病夫”、“蒙古弱智”等蔑称。
因为这些特征,正是几万年风霜加冕最好的印记。
*参考资料
Michael Keevak,方笑天译..《成为黄种人:亚洲种族思维简史》[N].2016.09
石头布.东亚日志特征的寒带起源-1:生死攸关的眼睛.知乎专栏:龙光玉魄出冰天-华夏北来说.2016.07.05Allen's rule.wikipedia.2018.01.24
Peter T.Katzmarzyk,William R.Leomard.Climatic influences on human body size and proportions: Ecological adaptations and secular trends.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Anthropology.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