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讲道理,孩子反而越不听话时,不妨换个做法-明德小学启智幼儿园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家长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我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何佩琪,她讲了这样一件事曹新丽。
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这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
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孩子经常很固执逆反,不管家长怎么说,就是不听。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
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想让他做什么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所以,有两次他和孩子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对孩子动了手。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长,包括很多学校老师,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脱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陈述我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
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最纯熟的。每当我在不同场合引用卢梭这句话时,总是会引起别人的疑问和困惑:如果讲道理孩子不听,除了生气或感化他,还有什么方法呢?难道不要教育他吗
当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之扣越系越复杂,越系越死。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讲道理孩子不听,不妨换个做法
孩子有时候确实会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花样排球2,给家长带来麻烦。遇到这种情况呈会,除了想办法和孩子沟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觉一下他的想法和愿望,不要轻易下论断,说孩子“不听话”。
实践证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李冠廷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
有位妈妈说在儿子3岁前,她上卫生间不注意关门,孩子经常跟进来。后来她觉得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让他看到自己蹲马桶的样子不好,就不再允许孩子跟进来,孩子不听,非跟进来不可。妈妈很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总没什么效果,妈妈只好强行把门闩上,孩子每次都在外面拍打着门,哭得声嘶力竭,有一次甚至哭吐了。
从此,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妈妈去卫生间这件事上,即使他正和姥姥玩着,或正在看电视,妈妈想悄悄地溜进卫生间时,他不知为什么总能发现,会马上丢下正做的事,冲过来高喊“不让妈妈上厕所”。这位妈妈非常发愁,每天上厕所成了一件警察抓小偷的较量,感觉真是累人。
我对她说,既然前面已讲过道理,没用,就不要再讲,换一种方法,用问问题的方式来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效果也许更好。我建议她问孩子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你不让妈妈去卫生间,那你觉得妈妈尿裤子里好还是尿马桶里好?”大多数孩子第一问就可解决问题,他们会很快判断出来,尿裤子不好。孩子一旦给出这个答案,多半不会再阻拦妈妈去卫生间。个别孩子,因为和家长为这事拧巴了挺长一段时间颜月溪,可能会故意别扭着回答,说尿裤子好,那么接下来家长问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你喜欢妈妈高兴,还是喜欢妈妈不高兴?”一般情况下,孩子肯定会选择喜欢妈妈高兴。就像父母本能地会爱孩子,孩子也会本能地爱父母,愿意讨好父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几乎很少有孩子会选择要妈妈不高兴。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对第一个问题重新做一下选择。如果孩子重新做出正确选择,要真诚地表示出愉快,肯定孩子非常懂事。然后让孩子在外面等着,并给他一个期待,让他看看一会儿妈妈出来后,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
对一个幼儿来说,只要有一两次,他体会到正确选择的快乐,看到妈妈因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谭丽娜,正面心理得到强化,问题多半就解决了蔡孝乾。万一你的孩子实在是特别,到这里还不行,固执地选择要妈妈不高兴,那继续问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
“你希望妈妈只是今天不高兴,还是明天也不高兴?”我几乎不相信哪个幼儿会继续选择让妈妈不高兴,只要他选择了明天要妈妈高兴,事情就又可以回到第一个问题上,按前面的套路来解决。最意外的是孩子继续选择明天也不让妈妈高兴。
妈妈在第二天可以接着问同一个问题:妈妈今天因为不能正常上卫生间不高兴了,你希望明天妈妈高兴吗——家长问话的态度拿捏好,要平和而真诚。夸张的口气会误导孩子,让他以为这只是个游戏,故意做出错误的选择,以延长游戏时间;当然更不能表示出生气,那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坏,刺激其负面心理。只要孩子感觉妈妈内心没有恨意,他绝不可能一直要妈妈不高兴。
这位妈妈后来告诉我,她问到第二问,问题就解决了一粒瘦,很有效。
工作中我见过一些“屡教不改”的孩子,确实让人感觉棘手。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生活,总会发现根源在于家长的固执。许多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劝说孩子服从,让弱小的孩子举起想法的白旗。
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这里另有3条建议。
第一,“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心口不一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把“如何说”仅仅理解为一种说话技巧,这是一些人在教育上始终不得要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文字所到之处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一样,语言所到之处,也应该是一个人观念所到之处。与其向别人讨要说话技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二,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新乌龙院2。生活就是竞争,别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后了。孩子从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却学不到大胸襟、大情怀。这样的“讲道理”,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限制了他的发展。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
第三,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例如,打了孩子,然后又深情地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总之,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卢梭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像绕口令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
陈述完事情后,家长用失望的口气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虎标行,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
我对家长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风雪稻香村,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对啊exo魂蛋,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邻水天气预报!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没道理。就这件事,孩子不过是想变个花样走楼梯,家长却不体恤孩子,这么微小的一点童趣都不给孩子,对这么简单的尝试都不能容忍,这和家长所说的给孩子“尊重”就完全不搭界。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