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第一课时听课记录
2024年08月20日 / 全部文章 / 浏览:1 /
《马说》第一课时听课记录
一、教学背景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对马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本文以“马说”为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马说》的作者、背景及文学特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才的重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马的形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马有什么印象?马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从而引出课题《马说》。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随后,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停顿。
理解课文内容
(1)生字词讲解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骐骥”、“跬步”、“驽马”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3)理解作者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作者认为马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什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作者对人才的看法是什么?
(4)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千里马”?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说》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下是对本节课的反思: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目标达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能力的提升。
总之,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