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师听课记录
2024年12月25日 / 全部文章 / 浏览:1 /
雨霖铃教师听课记录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雨霖铃》
授课教师:张老师
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
授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
授课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雨霖铃》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掌握词牌“雨霖铃”的格式特点;学会欣赏、分析、评价《雨霖铃》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离愁别绪的情感,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张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雨霖铃》的作者柳永及其生平事迹,让学生对词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张老师简要介绍了词牌“雨霖铃”的来源和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朗读与品味
张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在朗读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等,让学生体会词人离愁别绪的情感。
分析与讨论
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雨霖铃》的结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张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并补充自己的见解。
评价与总结
张老师对《雨霖铃》这首词进行了评价,认为这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词作。接着,张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雨霖铃》这首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踊跃,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不足
(1)在导入新课环节,对词人柳永的介绍不够详细,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分析讨论环节,对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的讲解不够深入,未能让学生全面掌握。
改进措施
(1)在导入新课环节,增加对词人柳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分析讨论环节,结合具体词句,深入讲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学生评价
学生普遍认为本节课内容丰富,讲解生动,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部分学生表示,在课堂上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使自己对《雨霖铃》这首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们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总之,本节课在张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张老师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