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里吃面… 33年前,中国人从南极“绑架”了一群企鹅,还在88-新闻一锅鲜
说起南极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
一定是萌萌的企鹅
对于现在的人而言
去一趟南极
并不是什么难于登天的事情
欣赏炫目的极光
可是内触妙乐,在三十多年前
去一趟南极
不光要冒着生命危险
甚至还可能被人当成二等公民对待
正因为如此
1984年丽科吉,一个年近50的中国人
在极度缺乏物资装备
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
带领591人
穿越5个风带、4个季节
13个时区来到南极
他们几度面临死亡
历经27天
在零下88度的环境下吃面
在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
建立起了中国
第一座科考站
开启了我国南极科考的事业
从此改变了中国人
在南极洲的地位
还顺带“绑架”了一群企鹅
供人们去动物园参观
比如大连老虎滩
极地海洋动物馆的帝企鹅
就是中国的科考队员们
申请了捕捉的书面许可后
从南极带回去的
这位带领中国南极科考队
创造了历史的人
就是首次南极考察队队长
——郭琨
这件事,还要从南极这块地方说起
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
是地球上最后一块
尚未被开发的大陆
它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
自从18世纪70年代
库克船长发现南极洲之后
人们就发现
南极洲上有充足的资源
图片来自网友
南极总面积有1390万平方千米
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4倍
它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
可供世界开发利用200年
和储藏量约5000亿吨的煤田
及地球上72%以上
没受到任何污染的天然淡水资源
可供全人类饮用7500年
最重要的是,吃货福利
——丰富的水产资源
光是南极磷虾就有4~6亿吨
英国几句话
就在南极洲上圈了块地
大概是这么大:
法国一看
就不乐意了
我们的船长明明
在库克之前就发现了南极洲
虽然,呃,虽然他也只是瞟了一眼
但是也是发现者啊
南极也要给我们一部分
于是,他们也圈了一块地方
说是自己的:
挪威一听也不高兴了
我们挪威人阿蒙森
可是世界上第一个
到达南极点的人
我们分点南极洲的土地
不过分吧?
于是,他们也主张
圈一块地给自己:
于是刘依朵,1959年,
美、英、苏、日等十二个国家
在华盛顿签订了一个《南极条约》
禁止在南极
进行资源开采
只允许进行科学考察
所有国家都心照不宣地
开始在南极建立科考站
到上世纪80年代
已经有18个国家
在南极建立了一百多个考察站
然而,在这18个国家中
没有我们中国
大家都知道
那个时候
我们实力还不够强大
我们的科学家到了南极
连自己的考察站,科考船都没有
只能寄人篱下
在澳大利亚的南极考察站
考察船上学习
1983年9月,我国第一次派出
以郭琨为首的代表团
出席了第十二次《南极条约》会议
这次大会
让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深感屈辱
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的会议室里
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多年以后,郭琨回想起来
仍然觉得痛心疾首
因为,不论那些早早加入的协商国
制定了什么游戏规则
修改了什么战略协议
中国都插不上任何一句话!
中国代表们在会场
被当成二等公民对待
座位被随意安排在现场后排
连桌子都没有
更让人气愤的是
当大会进行到议程表决时
大会主席举起手中的木槌
重重地敲击,说
“请非协商国退出会场
到会场外喝咖啡”
就这样贵州同志,不远万里
去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代表们
只能含泪退场
被“请”到会场之外
当时堂堂十亿人口的中国人
在会上没有任何发言权、表决权
而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中国是在南极问题上
唯一没有发言权的国家
只因中国没有踏上过南极
没有自己的科研考察站!
回来以后,郭琨咽不下这口气
他含着泪说:
“不建成中国自己的南极考察站,
我决不再参加这种会议!”
于是平泉天气预报,回国之后
郭琨就马上开始筹备
带着中国人登陆南极洲
然而
现实并不会因为你是个雄心勃勃的人
就对你产生同情
郭琨回国后面对的依然是
残酷的现实
我们缺乏器械
缺乏人手,缺乏技术
总之无限航路,什么都缺
郭琨带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同事们
翻遍了北京的图书馆
最后竟连一张
完整的南极地图都没找到
更不用说有关的专业书籍了
世界版图上
那个茫茫白雪的南极
对中国人来说
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就在大家心灰意冷的时候
一本踏破铁鞋都找不到的武林秘籍
却出现在了一个旧书摊上
这本书叫做
《南北极志》
这是一本
1927年的旧书
里面记录了一些南极洲的地理状况
然而蒋朗朗,就是这本残破不堪的英文译本
带领中国人开启了南极之旅
它成为了第一批南极科考队员们
最重要的资料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陆
年平均温度-25度,极端最低温度-90度
它一年只有两个季节
每年的11月中旬
到次年3月中旬是夏季
其余的时间里
只有极度寒冷和无边黑夜
然而我们的科考队员
在市面上根本采购不到
符合要求的极地装备
羽绒服?没有
防寒手炉追客小说网?也没有
只能一边参考外国经验进行设计
一边找厂家订制
其实,这样的困难在郭琨看来
咬咬牙还能克服
最让他们着急的是
全中国都没有一艘破冰船
因为南极大陆全年
都被十分密集的浮冰包围
普通轮船根本
无法抵御浮冰的巨大冲击
只能用破冰船
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
在当时,世界上的南极科考大国
都已经拥有多艘专业破冰船
而我们中国
一艘也没有
最后经过反复讨论
大家找到了向阳红10号
它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艘
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
它可以抵抗十二级风浪
但并不具备破冰能力
但是登陆南极迫在眉睫
无奈之下
科考队只能决定
用“向阳红10号”代替破冰船
郭琨带着591人
就开启了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之旅
1984年11月20日上午10点整
轰鸣的汽笛在黄浦江畔响起
江边挤满了激动的人群目睹
“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缓缓驶出码头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选择的航线
是史上最短的
几乎是一条直线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选择的航线
这条航线在国际上从来没人航行过
要穿越5个风带、4个季节、13个时区
并且为了节省时间
考察队要在海上
连续航行三十多天
才会到达唯一停靠的港口
行驶中将要面对什么危险
谁也无法预测
“向阳红10号”刚刚驶入深海
南极行程中的第一个挑战
就如约来临
海上的巨浪犹如永不停歇的过山车
持续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
吃饭遇上大浪
船体倾斜30多度
科考队员就会连人带菜
全部滚到地上
出发没过多久
60%的队员就开始晕船
很多人只能整天趴在床上
不敢活动
稍一运动就呕吐不止
胃里一直翻江倒海
根本吃不下饭
队员们后来回忆
“我们把胃里的黄水都吐出来了,
睡觉也把自己捆在床上。”
正应了队员们那段顺口溜:
一言不发,二目无光,三餐不食
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九卧不起,十分难受
就这样航行了9个昼夜
在出航第10天,卫星导航仪显示
“向阳红10号”已经穿越了赤道
队员们才刚刚适应颠簸的生活
另一个威胁又悄然逼近
令人胆寒的西风带上
有一个叫做“魔鬼海域”的地方
海上风暴频繁、惊涛骇浪
终年平均风力8级
海浪7米以上
为了尽快穿过这片凶险的海域
船长张志挺日夜站在操作台
24小时不间断航行
眼睛不敢眨,布满了血丝
腿脚站得久了,也活活站肿了
他和暴风骤雨
殊死搏斗了六天六夜
终于闯出了一片生天
狂怒的大海恢复了平静
在穿越了5个风带
4个季节、13个时区
总航程10953.7海里的航行之后
于1984年12月25日
科考队终于抵达
美丽的南极大陆
铮铮铁汉们站在甲板上远眺前方
绵延的冰山就像一大块水晶
神秘、瑰丽而晶莹剔透
然而东鹏地产,我们的队员
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
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原来,在我国科考队
原本拟定的建站地址上
插上了乌拉圭的国旗
我们只是来晚了一步
就没办法建立科考站了
波兰的科考站
整整建了三年才建成
而我们的科考站
必须在三个月内建成!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1984年12月30日下午3点
我们的科学家再三考量
选择登陆南极洲的乔治王岛
在这里建立我们的科考站
但是我们手里建站的物资
加起来也只有五百吨
南极是冰天雪地
科考队员就着罐头吃面条
还没吃完,面条就结了冰
建站地点周围是满满的浮冰
“向阳红10号”根本无法靠岸
大家都开玩笑说
在这里
任何一个方向跨出去的一步
都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
也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步
南极的永久冻土层
阻碍了挖掘地基的进度
那就人工破冰
融化的冰雪
冲掉了浇筑地基的水泥
那就人工掏水
没有热水,就用白雪擦牙、洗脸
当时,南极的最低气温
是零下88摄氏度
每天早上一醒来
队员们就会发现
雪总是涌进帐篷
让自己变成了雪人
登陆的40多天里
暴风雪25天,暴风雨26天
真正的晴天只有8天
在海上长时间的航行
和极寒地的建设工作
让很多队员受了伤
甚至留下了后遗症
然而他们都顾不上这些
他们心里只是想着
一定要及时
建好中国的科考站!
苏联站站长看到中国人的干劲
都会诧异地问
“你们建站,一天能挣多少钱?”
考察队员们说:
“要是为了钱,你们一天给一万,
我们也不给你干!”
队员们就像愚公移山一般
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具
他们就靠着自己的双手
每天睡两三个小时
在南极争分夺秒地开垦着
1985年2月14日
仅用27天
中国首座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就奇迹般建成!
在白茫茫的南极雪地上
缓缓升起了一面
鲜艳的五星红旗
大家喜极而泣
敲锣打鼓地欢呼庆祝
甚至激动地把锣打出了一个洞
图:长城站建成典礼
然而,就在落成典礼的第二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袭击了刚刚建成的长城站
这场从南极半岛吹来的特大暴风雪
狂风竟然有十二级以上
飞起的雪浪足足有五六米高
刚刚落成的长城站站区
瞬间被冰雪覆盖
图:当时暴风雪情形
美国的维尔克斯考察站
就曾一夜之间被暴风雪彻底吞噬
如果长城站在此时夭折
那么中国的第一座南极考察站
就将宣告失败
这就意味着
首次南极考察队的
591名队员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35天穿越茫茫大海,40天登陆建站
都不过是徒劳一场!
考察队所有队员的心
瞬时之间和长城站的命运
紧紧拴在了一起
没有任何经验
没有先进设备
仅凭考察队挨寒受冻造出来的长城站
真的能挺住吗?
这场暴风雪
整整肆虐了48个小时
风雪过后
队员们竟然欣喜地发现
长城站安然无恙、毫发无伤邵维铭!
我国的第一座南极考察站
总算是度过了生死考验!
长城站
1985年10月
长城站建立的八个月后
在南极第十三次协商国会议上
二十六个协商国一致同意
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协商国
至此,中国在南极国际会议上
也有了表决权、发言权
一票否决权!
从中国大陆到南极大陆
从毫无经验到成功建站
零下88度,10953.7海里
75个神经绷紧的昼夜
郭琨当初的雄心壮志
终于完成
有了大本营之后
我们在南极的科考
也随之越来越顺利
33年后的今天
我们中国已经拥有了
排名全球前十的破冰船
雪龙号
我们的昆仑站
占据了南极大陆的最高点冰穹A
拿到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地形
我们的四座科考站里
各种物资一应俱全
各种先进设备目不暇接
图:储油罐
我们南极的科考队员们
不光这几年
发了大量的科研论文
绑架了一些企鹅
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南极洲种起了菜
还有南极的磷虾
就是逃到了世界最南端
也逃脱不了
上我们中国人餐桌的命运
现在,全世界每年
有3万人去南极观光旅游
其中也有10%
是我们中国的游客
南极美丽的风光
也让人流连忘返
回首数十年前
那500多名前辈们
冒着生命危险登陆南极的时光
恍恍然竟有隔世之感
我想,如果有一天
我有幸去往南极旅游
我一定会提醒自己
在33年前
有那么一群中国人
他们用自己的一双手
在南极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们也有家庭
他们也有亲人
在家中家有憨夫,他们是父亲,他们是儿子
但是在南极
他们只有一个身份——
为科研献身的铮铮铁汉
他们付出了激情、青春乃至生命
成全了中国的南极科考成就
这些科考人员们
就像舒婷诗里写的那样:
他们在天上
愿为一颗星
他们在地上
愿为一盏灯
走入禁区,也许——
就在那里牺牲
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
给后来者
签署通行证
向所有的南极科考人员致敬!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等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珍妮巴斯在此表示感谢杜丘之歌!
?编辑:姚小雷的表妹
姜沛佩?校审:姚小雷的表哥、姚小雷的表姐
tggame?更多好看的内容,敬请关注17:50苏州社会经济频道播出的《新闻一锅鲜》。
欢迎点击看苏州“时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