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米糠蜡【视频】“博物馆之城”寻宝记|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文明潮州

【视频】“博物馆之城”寻宝记|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文明潮州
有人说,去一个地方旅游,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博物馆,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没错,自今年2月,潮州正式为首批纳入“博物馆之城”系列馆的11个单位授牌阆中之恋,潮州的博物馆也越来越吸引市民与游客的关注。
红桃粿APP自开启【“博物馆之城”寻宝记】系列,陆续走进潮州各个博物馆,带市民走进各种馆藏珍宝,了解潮州文化曾毅的老婆。
潮州的朋友们,可还记得小时候用过的“鸡公碗”吗?
还记得在没有消毒碗柜的时代,米糠蜡咱潮州人家家户户都有的“筷筒”吗?
你想知道老一辈潮州华人,最初到东南亚是如何挣得第一桶金,又是如何生活的吗?
走进牌坊街北段的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
你还会有更多更多的收获
这里不仅能让你感慨万千
更能勾起你小时候的温暖记忆
如此神奇?!不信?
那就先跟米果君前去探一探!黄光宏
说起“颐陶轩”和它的主人李炳炎,很多人都不陌生。李炳炎是研究潮州陶瓷史的第一人,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更是海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潮州陶瓷文化的一大交流平台。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所、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中山大学、中国古陶瓷学会、国际潮学研究会、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观后都给予肯定,更获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称赞:“很难得!”

但是却鲜有人知道,最初的颐陶轩其实并不是为了陶瓷而设的。由于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还曾为颐陶轩题字,因此,更有甚者,会以为“颐陶轩”取名于饶宗颐教授与潮州陶瓷。

其实并非如此,“颐”取意颐养天年,“陶”则是陶冶性情,最初的颐陶轩其实是李炳炎的一座书斋。

<进一座博物馆,学一部潮州瓷史>
颐陶轩内设五层楼,共有1200平方米。在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中,有2000多件馆藏实物,藏品涵盖自新石器时期至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及建国后等历代潮州陶瓷,构建起潮州古陶瓷的实物体系新野政务网。通过观赏与研究馆中藏品,我们便可以了解几千年来瓷都潮州陶瓷的兴衰与变迁。

颐陶轩与其他博物馆最大的不同就是樊兵,它是一座学术性的博物馆。馆长李炳炎长期以来从事潮州窑的研究,涉及潮州窑历史、潮瓷外销及海外传播等井上朋子。馆内积累海内外潮州陶瓷业亲历者录音500多小时,取得潮州窑珍贵文献资料,共扫描A4纸15000面。而在一次次的课题研究中,李炳炎通过对潮州窑的文献资料、口述历史、实物器型等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从而将展品全方位、有条理地展示出来,搭建了一个系统研究和保护潮州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学术平台,成为研究和传播潮州窑的专业学术机构。


因此,人们在颐陶轩观展览时,就有如在阅读潮州陶瓷的史书。穿梭于历史悠久的藏品中,品味着潮人们一千年多来的生活器皿,此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从古至今潮州人与陶瓷生产、贸易、生活的点点滴滴……


<观一个展览,忆一段岁月>
近年来,随着对潮州陶瓷史的深入研究,李炳炎逐渐发现近代的枫溪窑与东南亚有着莫大的关系。于是他开始走访东南亚,寻访老陶商,积累了大量的视音频资料,陆续出版了《枫溪潮州窑(1860-1956)》、《潮瓷下南洋》等专著把爱放开。

颐陶轩会不定期举办潮州窑专题展览。每次完成一个学术课题,李炳炎先生就会出书并做展览梁馨枰。市民通过颐陶轩门口的海报以及相关媒体网站的推介,就可以知道颐陶轩的新展览。




目前,《潮瓷下南洋》的展览正在馆中展出。都说“海内一个潮州,海外一个潮州”,足见海外潮人之多。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潮人下南洋有关生活、创业、信仰与文化各方面的展品。通过他们生活的器皿,感受潮人在海外的生活环境;通过老陶商在海外生产的产品,感受潮人在海外拼搏的艰辛;通过一封封侨批感受海外潮人那份乡愁;通过一张张潮剧唱片,感受海外华人对潮文化的热爱。


一则视频带你走进颐陶轩看展▼

<看一件展品,听一个故事>
在颐陶轩,你随手抓一件藏品,都是有故事的。

这些壁瓶产于建国前的一百年,你记忆中的“筷筒”挂满了一整墙。造型各异,其中还有不少都是欧洲人喜爱的图案,可见当时潮州陶瓷已经远销海外。



抗日时期,潮州沦陷时我是美女蛇,饶平(当时尚未沦陷)制作的茶船、盖碗、盖杯,看到了吗?“还我河山”、“振兴国货”的字样清晰可见拆魔方!




印有“狮头鹅”的瓷盘,你还记得吗?


民国时期的潮州窑茶具,如此丰富齐全!


北宋时期的彩狮枕。陶瓷的枕头舒服吗?米果君有点好奇了~


这里不止有陶瓷,还有以前生产陶瓷用的工具哦,看看你都认识多少~


这么多有故事的藏品胡昌升,馆长是如何得到的呢?这还得靠李炳炎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去拜访、寻觅,从老一辈陶瓷业者那里找到的。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托人寻找之后买下的。每一件藏品均来之不易。同时九鲤溪,每一个陶件来到这里,还需要经过一番清洗和修补,才能展示出来。


不仅如此,这里的大部分展品都是通过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登记备案的。这样的文物是无法在市面上销售的。

由此咸殷晶,我们不得不佩服庞飞燕,李炳炎馆长在潮州古陶瓷上所花费的功夫与贡献的力量。2012年李炳炎被评为“第五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2013年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被评为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团体称号2014年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更在非国有博物馆运行评估获得优秀成绩2015年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入选广东省博物馆名录
看视频,馆长李炳炎亲自为你讲古
了解每一件藏品的背后▼

然而
关于颐陶轩的成立
李馆长所付出的还远远不止这么多!
/ 建馆之难 /
行万里路,阅万卷书
多年来,李炳炎公开发表潮州窑论文10多篇,出版《枫溪潮州窑(1860-1956)》、《潮瓷下南洋》、《潮州窑历代茶具》等专著5部,主编《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潮州窑》。《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潮州窑》是全国性的专著,全国各个窑址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国有博物馆承担,私有博物馆研究此类项目,李炳炎馆长还是第一人。


然而,李炳炎既不是专业考古学家,也不是陶瓷工艺大师,从业余的爱好要转型为专业的潮州古陶瓷研究,其中要下的功夫与经历的辛酸,可谓是一言难尽。多年来,除了到各地走访,李炳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馆中,攻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学习专业知识。

他说胡杨女人,研究文化,就仿佛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的海洋,不断地有疑问,不断地去探索。而关于潮州窑的研究,前人的资料极少,他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文献、窑址标本来寻找它的完整器物,通过造型、胎釉、纹饰等工艺特征来找到对应的物件。
另外,还要进一步解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什么会有这些产品的生产,这其中不仅涉及到考古学、陶瓷工艺学,还涉及到社会人类学的内容,这已然是站在这个学科的基础上在研究潮州陶瓷的发展历史。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更是需要拜访很多的老前辈,没有书籍就做口述历史。行万里路,阅万卷书,方才有今日之成就!



/ 建馆之获 /
以潮瓷为题升学在线,引众家论道
虽然经历了不少困难,但是颐陶轩的成立也给馆长李炳炎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与喜悦。

因为颐陶轩位于潮州古城牌坊街,因此经常有游客经过,其中也不乏海外华侨。不少东南亚的华侨来到这里,看到展品都倍感亲切,更为李炳炎提供了更多新的讯息。通过颐陶轩将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人们在观展时提出意见,李馆长便有了收获,前辈们提供信息与帮助也催发李馆长进步。因此,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交流平台湘源控规。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颐陶轩观展,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不用的收获——·对于陶瓷业者来说,可以以史为鉴,在陶瓷兴衰史中得到今日事业发展的启发;·对于陶瓷设计来说,可以从古代产品设计工艺中传承与创新;·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可以通过观展了解家乡的陶瓷历史。

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自成立以来,秉承宣传和研究潮州窑的宗旨,免费向公众开放,年开放日达到300天以上,年接待观众人数一万人左右,年举办多场学术讲座。如果你走过牌坊街,别忘了到颐陶轩走一走,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红桃粿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博物馆之城”寻宝记
往期回顾
<湘桥区居民文化展览馆>
<百师园><潮州嵌瓷博物馆><辜柳希木雕精品馆>